“是...排...船长!”
年轻的战士悬崖勒姥,避免了被“提干”的风险。
“各就各位,准备捕鱼。”
年纪不算大的排长一脚“油门”下去,渔船柴油发动机当场就被干冒烟了。
这些船只,个顶个上世纪的老伙计。
就这,还是矮个子里面拔尖了。
更有甚者,是靠人划的。
不过好在年轻的战士们别的不多,全身上下有使不完的牛劲。
别说是划船了,就是游泳捕鱼都没问题。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没条件。
贝尔湖虽然渔业资源发达,但开发程度是很受限的。
贝尔湖水域面积约608.78平方公里,乾国控制仅有40平方公里,喀尔喀国控制的区域足有568.78平方公里。
或许有人会说了,乾国是受限于地盘小渔业不发达,那么喀尔喀国的渔业肯定很发达吧!
不不不,喀尔喀国也不发达。
为什么?
因为喀尔喀国那边只有持有《渔业许可证》的渔船可合法捕捞,没有的统统是非法捕鱼。
有非法捕鱼,但手法很粗糙,以「围网」「拖网」为主(部分渔船配备小型发动机),单船日捕捞量约80-150公斤(因西岸水域更开阔,鱼类密度略高)。
再加上那边有渔船的是少数,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持牌合法捕捞的呢?
也不行。
捕鱼的最终目的是拿来卖,但喀尔喀国那边市场需求有限且本地消费为主,捕捞再多卖不出去也是没意义的。
这就是贝尔湖的实际情况。
当然了,渔业不发达不意味着湖里面没有巡逻的。
虽然很多人在网上玩梗,说喀尔喀国海军“天下第一”。
但顽梗归顽梗,喀尔喀国是实打实有海军的。
当然了,他们的海军和乾国不太一样。
没有独立成军,而是隶属于喀尔喀国防部边防军管理局,番号——内河警卫队。
顾名思义,内河警卫队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内河(如鄂尔浑河、色楞格河)及边境湖泊(如贝尔湖)的安全。
内河警卫队的配置如下:
巡逻艇:配备小型玻璃钢或铝合金巡逻艇(长度约10-15米),装备基础通讯设备(如对讲机)与救生工具,用于湖面巡逻;
边防哨所:在湖岸线关键位置(如「贝尔湖哨所」)设立固定岗哨,驻扎边防军士兵(隶属蒙古国边防总局),配备步枪、望远镜等装备;
航空监控:偶尔出动蒙古国空军的直升机(如米-8)或无人机(如「苍鹭」)进行空中侦察,但非固定部署。
该有的,内河警卫队全部有。
不该有的,内河警卫队是真没有。
通俗点讲,这种防备力量就是防渔民不防非渔民。
面对渔民,我重拳出击。
面对非渔民,我缴枪不杀。
......
“报告,贝尔湖发现乾国渔民越过界湖线捕鱼。!”
当第一条乾国渔船越境的消息传到贝尔湖内河警卫队驻军基地的时候,整个内河警卫队驻军基地沸腾了。
“好好好,等了这么多年乾国渔民终于来了。”
“兄弟伙,带好家伙准备开荤。”
“行动,立刻行动,将那些渔民全部扣下来,把他们的渔船全部没收。”
“罚款,必须狠狠的罚他们的款。”
一名名内河警卫队士兵如狼似虎冲出去,仿佛生怕晚了肉就会被吃完。
事实就是确实如此,乾国的渔民向来是大肥肉。
喀尔喀国没有水厂市场,乾国可是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