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激进(1 / 2)

“为人民服务......”顾炎武笔锋一顿,缓缓点点头,将最后几笔端正写完,吹干墨迹,笑道:“辅明啊,原以为你让老夫去江宁,是让老夫帮你们说话辩论,没想到你还真是让老夫去做个猴子的,你都把一切都给准备好了.......这些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想出来的,你准备了多久?”

“安庆开战之前,晚辈就开始准备这些东西了,拿下安庆和江南是必然的事,入江南之后和旧士大夫的冲突,也是必然的事,自然得早做准备!”侯俊铖微微笑着,朝着顾炎武一拱手:“晚辈只是提一个中心思想而已,辩论的事还得靠先生您自由发挥,辩论讲究的是急智,晚辈照本宣科可以,若论急智,远远不如先生。”

“你也不用捧老夫,拿着你的这些‘中心思想’,老夫不也是在照本宣科?”顾炎武哈哈一笑,将那几张写满了字的纸仔细收好,换了个话题:“说起来,和江南士林的冲突你早有预料,但是江宁哭陵之事乃是突发事件,你跟着老夫来昆山,在老夫这里躲了这么久,应该不是为了躲这件事的吧?”

“先生说的是,我是在躲另一件事——北伐!”侯俊铖面色微沉,幽幽叹了口气:“我军在安徽之战中歼灭清军十余万兵马,清军精锐几乎一扫而空,清廷还剩下的人马,只剩湖北的费扬古和尚善所部、姚启圣所部,还有图海手下那几万满蒙骑兵而已。”

“费扬古和尚善所部要镇守湖北、抵御吴军,清廷如今丢了江南,湖北就成了唯一一个粮产之地,还能和吴军走私交易,是清廷目前最主要的输血地,不到万不得已,费扬古和尚善所部不会动弹,而且这两部在我军手下都经历过大败,对我军是有畏战情绪的,即便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也说不准能出几成力。”

“图海呢,手里只有几万人马不说,还以蒙八旗和东蒙古部落的骑兵为主,火器装备低下,陕甘绿营的张勇、赵良栋等部虽然也归其统属,但如今陕西冒出一个朱三太子来,张勇等部要护卫西安,还远在陕西,而且就算清廷连陕西都不要了,将陕甘绿营全数调回来,我们在分水岭和陕甘绿营的精锐也交过手,他们远不是我们的对手。”

“然后是姚启圣,核心的淮勇兵马只有两万多人,剩下的七八万人全是收拢的溃兵,经过大败之后还剩下多少战力,谁也说不准,我军进军江北之时,姚启圣就连老家扬州和淮安都不敢留,一路退回了山东去。”

“剩下的,便是一堆什么燕勇、京旗,还有临时征召的蒙古牧民和关外披甲人、布特哈,这些家伙,最多只能用来守城而已,根本没法当作正常的部队使用。”

侯俊铖顿了顿,面上的忧色更浓:“清廷没兵了,这点从咱们执委,到最下面的百姓都能看得清楚,所以......从上到下,希望我红营大举北伐攻取京师推翻满清,一如前明太祖驱逐鞑虏、光复中华的声音.......如海啸江潮!”

顾炎武也微微皱起了眉头,捧着茶杯缓缓摇了摇头:“太急了,欲速则不达,红营一口气拿下安徽、江苏、浙江三省,分田清丈、移风易俗、废奴兴学、统筹工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得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此时北伐......太急了。”

“先生说得是......”侯俊铖点点头:“一下子吞下三个省,咱们从江西、福建等地调来的干部都不足,许多地方有制度却没执行,江南又是旧势力最为发达顽固的地方,在这里搞社会改造,必然是有大量地冲突,此番江宁哭陵一事就是表现之一。”

“我也不会幼稚到觉得人抓完了,哭陵的事告一段落了,甚至于辩经大会完胜,那些旧势力就彻底消失了、就不挣扎捣乱了,我们和江南旧势力的斗争,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恐怕会伴随着整个社会改造的过程。”

“我们和满清入江南时的情况不